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,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踏上境外直接投資(ODI)的征程,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參與全球資源配置。而 ODI 備案作為企業境外投資的重要前置程序,其政策和流程備受企業關注。一個常見的問題是,不同地區的 ODI 備案政策和流程會有差異嗎?
答案是肯定的,不同地區的ODI備案政策和流程是會有些許差異,但是答題的政策法規框架是統一的。
國家層面的統一框架與地方權限差異
1、審批權限劃分:中央與地方的分權管理
國家發改委(NDRC):負責核準或備案中央管理企業(如央企)的境外投資項目,以及敏感行業、敏感國家/地區的投資(無論金額大小)。
敏感行業:武器裝備、跨境水資源開發、新聞傳媒等;
敏感國家/地區:未建交國家、受國際制裁國家(如伊朗、朝鮮)、戰亂地區。
省級發改委:負責備案地方企業(如地方國企、民營企業)的非敏感行業、非敏感國家投資項目,但投資金額門檻因地區而異(如北京、上海可能為3億美元以下,中西部地區可能為1億美元以下)。
差異點:
中央企業的投資項目通常需直接報國家發改委,而地方企業可能根據金額大小選擇省級或國家發改委備案;
部分省份(如廣東、浙江)對省內龍頭企業可能給予更靈活的備案支持。
地方層面的政策與流程差異
1、材料要求:從“標準化”到“個性化”
基礎材料:所有地區均要求提供投資計劃書、境外企業章程、董事會決議、資金來源證明等。
地方特色材料:
上海:要求企業提交“境外投資真實性承諾書”,并明確資金使用計劃;
廣東:對涉及“一帶一路”項目的企業,可能要求提供與境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協議;
江蘇:對制造業出海企業,需額外說明境外投資對國內產業鏈的帶動作用。
2、審核重點:從“合規性”到“產業導向”
通用審核點:投資是否符合國家境外投資政策(如禁止類、限制類行業)、資金來源是否合法、境外企業是否涉及洗錢或稅務風險。
地方側重點:
北京:重點關注投資是否涉及國家安全(如數據跨境流動、關鍵技術出口);
浙江:傾向支持跨境電商、數字貿易等新興領域投資,審核時可能放寬對投資回報率的硬性要求;
西部地區:對資源開發類投資(如礦產、農業)審核更嚴格,需評估對當地生態的影響。
3、辦理時效:從“快速通道”到“排隊等待”
官方時限:國家發改委要求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,省級發改委通常為10-15個工作日。
地方實際時效:
深圳:對符合“20+8”產業集群(如半導體、生物醫藥)的投資項目,開通綠色通道,備案時效可縮短至5個工作日;
東北地區:因項目集中度較低,審核人員資源相對充足,但企業需額外補充材料的情況較多,整體時效可能延長至1個月;
長三角/珠三角:因投資活躍度高,企業需提前預約備案窗口,排隊時間可能達2-4周。
卓信企業提供國內外公司注冊、銀行開戶、年審報稅、代理記賬、商標注冊、ODI境外投資備案等代理代辦服務,如果您有這方面業務辦理需求,歡迎隨時咨詢我司在線客服!